“群眾沒有話語權,訴求得不到表達的時候,就容易走到黨委政府的對立面。”近日,榿泉鎮黨委書記王成龍向記者介紹說,榿泉鎮創新開展以“記好一本民情記錄簿、建好一個民情數據庫、制定一套幫扶計劃、建立一項訴求機制”為主要內容的“四個一”活動,幹部直接聯繫群眾,廣泛進行個性化的幫貧、問苦、問計活動,保障群眾“有人辦事、有地方辦事”,不斷提升群眾工作能力和群眾滿意率。
  幹部直接聯繫群眾,一個最主要的措施就是讓幹部主動走到群眾中去。榿泉鎮將全體鎮村幹部按照每人聯繫約30戶居民的規模結對,覆蓋全鎮4000多戶群眾,並開展常態化走訪聯繫,深入群眾家裡、田間地頭瞭解群眾生產生活和意見建議,並及時記錄在專門的“民情記錄簿”上。在此基礎上,還建起了“兩本臺賬”———“乾群交友台賬”登記了聯繫結對群眾的基本情況;“利益訴求台賬”針對群眾反映出來的問題和建議,按照就業增收、民生保障、基層治理等分類建立。
  在“制定一套幫扶計劃”方面,榿泉鎮去年12月組織幹部開展了“暖心”結對行動,對千功小區統建房和自建戶農戶情況進行調查,建立了千功小區住戶民情數據庫,並針對數據庫反映出的大多數住戶不願繳納自來水和天然氣入戶費情況,制定了“送代金券”等幫扶計劃,對其中特別困難的住戶還制定了“新春送溫暖”幫扶措施,引導群眾告別地下水、蜂窩煤。王成龍介紹,在政府幫扶的基礎上,榿泉鎮黨委組織開展“1+1”助學助困基金籌集活動,幫扶了全鎮42戶貧困戶圓了搬家夢,72名貧困師生實現教育夢,“更關鍵的是,這個基金打破僅政府幫扶的束縛,實現了對困難群體的全民幫扶。”
  榿泉鎮荷風水村群眾活動中心有一個“張大爺說事室”,全年開放,這裡既承擔著小區群眾訴求信息收集功能,也起著調解作用。王成龍介紹,如“張大爺說事室”這樣的聚居小區說事室,以及混居院落的院落長、散居林盤的小組長,都是榿泉鎮幹部直接聯繫群眾的另一個途徑———有機制保障的暢通的群眾利益訴求渠道。這些訴求渠道不僅承擔群眾訴求信息收集任務,並按照情況及時合理處理。
  成都商報記者 劉友莉  (原標題:榿泉鎮“四個一”暢通群眾訴求渠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gcfngaj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